发布时间:2022-02-14 14:39
来源:中国电子报 电子信息产业网
“最后一个直线,冲刺!高亭宇加油,中国队好样的!”在2月12日结束的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高亭宇以34秒32的成绩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为中国代表团拿下第四枚金牌。蹬冰、起跑、挥臂、弯道滑行、直道冲刺……高亭宇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夺金的每一个精彩时刻,都被4K/8K 360度云转播技术瞬时捕捉,以多重角度清晰呈现给全球的观众。
北京冬奥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万众瞩目的不仅有精彩绝伦的开幕式和电光石火、流星追月的竞技瞬间。“百米级、分钟级”精准气象预报、云转播,5G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同样令人惊艳,而它们背后的数字技术则彰显出中国“高精尖”科技的温度和东道主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
AI助力运动员“完美”比赛
2月13日一早,北京周边地区飘起大雪,我国选手谷爱凌原定当日参加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由于天气原因推迟于2月14日上午进行。
对天气的精准预报是冬奥会成功举办的要素之一,北京冬奥会延庆、张家口赛区位于山区,海拔高、温差大,太阳多晒一会儿,或一朵云飘过来,都会改变风力和风向,对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造成巨大影响。面对这种复杂的气象考验,既有的现代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和传统技术方法存在较大误差,难以满足赛事保障需求。
北京冬奥会期间,我国气象部门首次在中纬度山区实现“超精细复杂山地三维、秒级、多要素”冬奥气象综合立体探测。这也是AI技术首次用于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
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气象)负责人、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副院长陈明轩介绍,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多源气象数据快速集成融合模型、AI气象预报模型等关键技术方法构建了冬奥气象“分钟级”“百米级”预报技术体系。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海量预报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再解读”,实现客观气象预报的“再订正”,进一步提升了冬奥气象预报的精准度。
2月10日,一名运动员在高山滑雪男子全能速降比赛中不慎摔倒在赛道上,随后这位运动员跌倒的画面立刻出现在高山滑雪医生手中的检测仪上,医生迅速出站并及时对伤员进行检查和处理。同时,该画面也自动上传到中国联通平安城市联动v智慧平台上。
“无论在哪里摔倒都有信号。”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冬奥会办公室主任张嘉告诉记者,中国联通针对赛区天气瞬息万变、伤者搜救困难这一痛点,特别设计了5G单兵终端及定制化急救地图,为快速发现、快速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刀刃划过冰面,腾空旋转,像陀螺一样高速旋转,运动员足尖点冰落地。近几天,“阿克塞尔四周”“后内点冰三周” 这样的惊险跳跃动作,不断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上演。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裁判,有时可能也难以辨别动作的完整性和规范度。
今年1月,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与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联合发布了自研出花样滑冰AI辅助评分系统1.0。这套系统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算法与深度学习方法,可以对运动员的整体运动轨迹进行实时追踪,根据专业评分标准,对视频数据的人体骨骼、形体动作进行捕捉识别,实现稳定性可视化的比赛评判。
“这套系统更多的功能是为技术组评分做辅助。”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秘书长贾昊告诉记者,花样滑冰辅助评分系统采用云计算架构,分为基础设施层、应用平台层、支撑平台层、应用终端等,涉及人体姿态估计、目标跟踪算法、ReID算法、视频动作识别等技术。由于目前还没有大量的花样滑冰数据集可供AI学习使用,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与数动达观科研团队在进行1.0版本开发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了几百条视频,进行了成千上万条的数据标注。
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主席申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利用这套系统更精准地帮助教练员以及裁判人员,也希望通过每一次系统升级展现给整个转播团队以及所有的观众更清晰的花样滑冰。
5G、云为冬奥组织管理打造“智慧中枢”
本届冬奥会有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运动员共同角逐冬奥史上单届最多的109枚金牌,加之教练、工作人员、媒体记者和观众,有数万之众。各类繁杂的数据信息,叠加新冠肺炎疫情闭环防控,挑战前所未有。截至目前,北京冬奥会的各场赛事平稳运行、各项工作井井有条,ICT厂商搭建的“智慧大脑”和“数据中枢”功不可没。
中国联通作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唯一官方通信服务合作伙伴,实现了北京冬奥会5G信号全方位、无死角覆盖、连接起河北张家口两地三赛区87个场馆,让北京冬奥会成为首次实现5G规模商用的奥运会。
据了解,中国联通为北京冬奥会5G网络配备了200M带宽,个别室内场馆按照300M带宽进行部署,重要场馆5G下行速率峰值可以达到1.5Gbps,上行速率峰值达到600Mbps。为确保现场观众、媒体直(转)播的高并发网络业务,中国联通还应用了以切片技术、5G载波聚合、大规模天线技术、超级上行等为代表的新技术。
走进有“北京冬奥大脑”之称的中国联通通信技术运行指挥中心(TTOC),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面巨大显示屏,每日各相关方数据,事件信息数据,各竞赛、非竞赛场馆的实时气象数据清晰明了汇集于此,为智慧办赛提供全面、完整、准确的信息来源。
据中国联通工作人员介绍,该指挥中心由冬奥通信综合监控系统、综合故障调度系统及网络数字运营平台等构成,除了实时监控、统一调度外,还在指挥中心和各个比赛场馆的通信设备上都配有一个二维码,相当于不同设备的“身份证”,通过手机“扫一扫”功能就可以得到设备信息和具体位置。当某一个设备出现故障时,技术人员可以精准定位和“上门维修”。
事实上,北京冬奥会不仅实现了5G信号的全面覆盖,还把赛事成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运动员抵离、医疗、食宿、交通等30多个大型系统全部搬到了云上。云平台不仅管理了所有的运动员的信息,观众还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冬奥会的比赛信息,包括运动员此次冬奥会的比赛成绩,以及过往的比赛成绩。据北京冬奥组委会技术部部长喻红介绍,这是奥运史上首次由云计算替代传统IT,承载奥运的组织和运营。
“奥运会核心系统百分之百上云对阿里云提出了一个非常高的技术标准,不允许有任何的差错。”承担本次核心信息系统上云任务的厂商阿里云奥运项目负责人张大志告诉记者,基于阿里云的数据中心和阿里云的产品,再加上阿里云的专业服务,新系统上云后变得更加的敏捷。阿里云的平台具备应对大规模计算挑战的能力,包括高可用性、急速弹性和及时性能,能够确保冬奥会核心系统7×24小时不间断运营。
上云也是绿色冬奥的重要举措之一。据张大志介绍,相比传统机房,冬奥云数据中心采用了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并采取AI技术,使数据中心能耗比传统数据中心低70%,PoE(以太网供电)能耗比达1.09。核算下来,北京冬奥数据中心每年可节约8万吨煤,相当于每年种了400多万棵树。
上云让转播更轻松、观赛更畅快
自由式滑雪的跳跃转体、花样滑冰的美妙舞姿……与夏季奥运会相比,很多冰雪项目还多了一丝对优雅的眷顾。可精彩往往稍纵即逝,要想捕捉到运动员最优美的瞬间,需要同时捕捉上百台相机的高清信号,同时做渲染计算,最终组成观众所看到的全景动态画面。
日前,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CEO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北京冬奥会赛事时长约1000小时,转播内容总生产量将达6000小时,首次全程以4K超高清格式转播,部分重要赛事还将以8K格式转播。
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与阿里云合作开发的奥运转播云OBS Cloud,于2021年东京奥运会首次投入使用,并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进行了重大升级,实现了高清电视直播和网络渠道直播同时在云上转播。
与传统转播要求电视台提前运输卫星转播车、现场搭建网络专线等不同的是,云上转播让全球电视台在云端就能接收到直播信号,并提供播放器、短视频处理平台等功能,方便媒体进行远程直播、精彩回放、制作特效视频和内容集锦。
“本次冬奥会转播时长比上一届平昌冬奥会提升了50%。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数据显示,应用了云转播技术之后,所有转播商的工作人数反而减少了40%,整个网络的延迟也下降了30%。”张大志告诉记者。
云上转播还带来了更丰富的观看体验,提供了类似360度环拍技术和“子弹时间”等高自由视角观赛特效。“子弹时间”原本是一种电影特效,源自电影《黑客帝国》,子弹即将射中主人公时,画面切换成慢镜头,围绕子弹旋转360度,为观众开启了特殊视角。
2月8日,谷爱凌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逆转夺冠的最后一跳,采用了此前从未使用过的“1620动作”。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运用360度环拍技术,以超炫酷的“子弹时间”特效,将这一高光时刻永久定格。
记者从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这次运用的360度环拍技术克服了传统技术对于固定场地、提前部署设备的难点,创新性的引入了内容分析、人物识别跟踪、3D数字重建、剪辑合成渲染等“智做”技术,并借助云高并发、低延时特性,将这些“电影特效式”画面,带进冬奥赛事转播中。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5vip太阳集团登陆 京ICP备140372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000088 职称评审